安陽印記丨紅旗渠給咱送來“幸福水”
原標題:紅旗渠給咱送來“幸福水”
紅旗渠通水人心歡(魏德忠 攝)
水過家門笑開顏(魏德忠 攝)
分水嶺是紅旗渠上的一處標志性建筑,是紅旗渠的樞紐工程所在地。紅旗渠總干渠在太行山腰蜿蜒70.6公里流到這里,又向三個方向分成了3條干渠,形成灌溉網絡,滋潤著林州的土地。這里建有紅旗渠紀念館,來此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,聆聽紅旗渠的故事,感悟紅旗渠精神;這里凝聚著林州人民的紅旗渠情結,1965年4月5日,慶祝紅旗渠總干渠通水典禮大會就是在這里舉行的。
紅旗渠總干渠通水的照片是一張能“聽”出歡呼聲的老照片,是由河南日報社老攝影記者魏德忠拍攝的珍貴照片。
《紅旗渠志》上記錄著時任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一段動情的講話:“同志們,紅旗渠總干渠現在通水了。但我們應當知道,紅旗渠水是來之不易的。當你用紅旗渠水澆地的時候,當你用紅旗渠水做飯的時候,當你用紅旗渠水發電的時候,當你用紅旗渠水加工的時候,千萬不要忘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千萬不要忘記國家的支援,千萬不要忘記兄弟縣和兄弟單位的幫助,千萬不要忘記紅旗渠的每一滴水都是干部和民工們的血汗換來的?!?/p>
1965年7月21日,中共林縣第三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作出決定,每年4月5日為紅旗渠通水紀念日。屆時在分水嶺舉行物資交流大會,借以教育全縣人民群眾和子孫后代,牢記紅旗渠水來之不易。
紅旗渠總干渠通水后,人們備受鼓舞,鼓足干勁,投入到3條干渠和配套工程建設中,繼續高奏凱歌。1966年4月20日,3條干渠通水。1969年7月6日,紅旗渠工程全面竣工,林縣人民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。人們稱頌,“共產黨送來了‘幸福水’,毛主席送來了‘幸福水’,紅旗渠為‘幸福渠’‘生命渠’”。
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,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,歷時近10年。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,架設151座渡槽,開鑿211個隧洞,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,挖砌土石2225萬立方米。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.6公里,干渠、支渠分布于林州市各鄉鎮,全長1500公里,成為全國大型灌區之一。據計算,如果把開鑿紅旗渠的土石壘筑成高2米、寬3米的墻,可縱貫祖國南北,繞行北京,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。由于紅旗渠穿過太行山懸崖峭壁,被譽為“人工天河”,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。
紅旗渠的建成,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、水貴如油的歷史,解決了基本的生存條件問題,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條件,人民群眾生活有了很大改善,為后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好的基礎。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,林縣人民鍛造出了“自力更生,艱苦創業,團結協作,無私奉獻”的紅旗渠精神,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。沒有黨的正確領導,就沒有被稱為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的紅旗渠。
紅旗渠的建設成就激勵著全國人民??偢汕ㄋ?,《河南日報》在頭版發表題為《紅旗渠第一期工程完工通水》的長篇報道,并刊發社論《賀紅旗渠通水》。3條干渠通水后,《河南日報》發表社論《改天換地斗爭的偉大勝利》?!度嗣袢請蟆钒l表社論《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——記河南省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偉大勝利》,贊揚林縣人民自力更生、艱苦創業,在建設紅旗渠工程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。
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說,新中國有兩大奇跡: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,一個是林縣紅旗渠。那是一個時代的奇跡,也是新中國人民迎難而上、百折不撓的精神象征。
1974年5月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率團參加聯合國第六屆特別大會,帶去10部電影紀錄片。第一部放映的就是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跟蹤紅旗渠建設10年拍攝的大型紀錄片《紅旗渠》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,歷久彌新,永遠不會過時?!?/p>
半個多世紀過去了,太行山巖壁歷經風雨,而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。它是一座豐碑,繼續激勵著今天的追夢人!□《安陽日報》記者 劉劍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