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市營造防風固沙林10萬余畝
原標題:昔日沙荒地 今日滿眼綠
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市營造防風固沙林10萬余畝
內黃防沙治沙工程林
6月17日是第二十七個“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”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我市把鎖住風沙、改善生態環境作為防沙治沙的主要任務?!笆濉币詠?,全市營造防風固沙林10萬余畝,有效地鎖住了風沙,為沙區群眾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6月15日,在內黃縣白條河園林場,桃子壓彎了枝頭,楊樹、杏樹、綠化苗木等把6500畝沙土地變成了郁郁蔥蔥的綠洲,工人們正在采摘油桃。而18年前,這里還是一片黃沙地?!霸瓉磉@一大片地高低不平,零零星星種了一些樹,風沙很大,有勤快的老百姓平整平整土地,種一些莊稼,但是效益非常差,辛辛苦苦一年,一畝地也就賺200元?!北狈綀@藝有限公司經理苗志強說。2003年,苗志強承包了白條河園林場,一年一年地搞綠化。經過10多年的發展,他不僅把黃沙地變成了綠洲,還帶動周邊群眾一起致富。
苗志強綠化黃沙地的事例是我市防沙治沙的一個縮影。由于地理原因,我市東部的滑縣、內黃縣均有不同程度的沙化土地分布。多年來,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,我市加快沙地播綠步伐,防風固沙林、特色經濟林等沙區特色產業不斷發展。據了解,內黃縣部分鄉鎮林木覆蓋率在60%以上,為有效防沙治沙、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筑起堅實屏障。
植樹造林不僅改善了沙區的生態環境,還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,一些林業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。內黃縣豆公鎮規劃建成了萬畝桃園、千畝蘋果園,每年的桃花節吸引遠近的游客參觀游園;滑縣森林公園、棗村鄉農田林網在防風固沙、美化環境的同時,為周邊群眾提供大量就業崗位,助力鄉村振興;內黃縣東莊鎮漢晁村群眾通過自發地沙荒造林和林下養殖,加快了生態致富的步伐。
今年,在土地政策收緊的情況下,我市充分挖掘綠化潛力,在全市大力開展“五邊”隙地綠化,春季共完成造林近10萬畝。我市在沙區見縫插綠,把沙區圍村林、通村林蔭道、特色游園不斷染綠。黃沙遍野、塵土飛揚的景象成為過往,昔日的風沙地,如今正成為發展的沃土?!酢栋碴柸請蟆酚浾?nbsp;鄧嫻